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政策 > 正文

全面二孩段子里折射出的社会关切

辽宁日报  2015-11-04 08:08

[摘要] 从黄金周调整、高考改革到近的“全面二孩”,网络上总会有些调侃的段子相伴。这几天,“老二”和“二宝”的事儿,又成了很多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刷屏利器。

提要

眼下,关于生不生“老二”、要不要“二宝”的讨论很热,由“二孩”引发的网络段子,常常让人开怀大笑。

笑过之后呢?有人还在笑,有人收藏了,有人转走了,有人忘脑后了……学者不这样,他们想探究这些段子的背后,想发现点问题。他们有什么高见呢?

词条:

刘易斯拐点

指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终达到瓶颈状态。由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

引子

从黄金周调整、高考改革到近的“全面二孩”,网络上总会有些调侃的段子相伴。这几天,“老二”和“二宝”的事儿,又成了很多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刷屏利器。

加拿大人格拉德威尔在自己的畅销书《引爆点》中提出一个著名理论:“所有的流行潮都有一个引爆点。”关于“二孩”的调侃段子之所以突然大规模传播开来,或许是因为人们对30多年来国家人口政策的反思在“全面二孩”的这一时刻找到了引爆点。所以,如果不只是看热闹,从中就能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者从众多段子中提炼出热的几条,想听听学者的解读。

段子 多生孩子多种树

学者 这意味着人口观念在变化

网络上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一组“计生办标语”的段子,例如“多生孩子多种树”、“经济搞上去,人口跟上来”……这些段子把30多年来流行的众多计生办标语做了简单改动,只把“少生”改成“多生”,把“降下来”改成“跟(升)上来”,便产生了巨大的“笑果”。

这真的只是一个调侃吗?

沈阳师范大学人口学教授王立波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在人口问题上即将面对的一个观念上的巨大变化。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认为中国社会的众多问题都是人多造成的,如果说在30年前甚至10年前的现实确实是这样的,那么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虽然从数量上说我国人口仍然众多,但我们的人口密度指数并不在世界前列,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生育率基本处在1.4到1.5的水平,不仅低于国际公认的平均2.1的替代水平,也低于我国设定的1.8的均衡人口值。

王立波说,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内地的人口红利时代基本结束,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对国家而言,新增人口在成年前是拉动消费的群体,成年后即为劳动力,不再是负担,而是财富了。如果再考虑到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放开生育政策、改变人口观念,已经迫在眉睫。

段子 周岁舅舅充家长

学者 传统家庭角色将重新出现

另一个热帖是“背着舅舅见老师”的小段子,大致意思是:班主任要找学生家长,学生说:舅舅行吗?老师说行。第二天,学生背着刚满周岁的舅舅来了……“舅舅”的引入很精妙,此前也有过类似的帖子和讨论,如果独生子女政策再继续下去的话,姑姑、叔叔、舅舅、阿姨这些传统的家庭角色将会消失,新一代的孩子将不知道舅舅是怎么回事。

这则段子的另外一个 “笑果”在于外甥和舅舅的年龄差,这还真是70后生“老二”有可能出现的现象。由此引发的追问是,舅舅这些传统家庭角色的出现,是否会让现有的家庭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会回复到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吗?

辽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张思宁认为,这些段子让人会心之处在于,传统的大家庭也就是学术上称之为“主干家庭”留给我们的记忆,在过去的大家庭里,小叔叔、大侄子是比较常见的,喝嫂嫂的奶长大的小叔子都是有的。

她表示,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上都是核心家庭了,只有两代人,多就是包括未成年孙辈在内的三代人。传统的大家庭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回不去的。生育“老二”后,“舅舅”等角色一定会大量出现,但只是一个称呼而已,辈分已经不重要了,并不具备传统的家庭伦理意义上的权威性,可能更代表着血缘、亲情或者友情的意义。

段子 大宝变成洗衣工

学者 独一代教育的偏差将得到纠正

网络上热门的动图是小皇帝秒变洗衣工,一个光屁股小孩坐在洗衣盆前用搓衣板洗衣服,让很多人笑过之后颇有点心酸。虽然是虚拟的段子,但小皇帝可能失宠的想法却是非常现实的。此前,“为了不让父母生二胎,独生子女以死相逼”的极端新闻事件就已经发生了。而在记者调查中,很多纠结于生还是不生的70后,一个典型的想法也是怕冷落了老大,有些70后夫妻间还因此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张思宁认为,这个小场景其实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全面二孩”其实是解决一直困扰中国社会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契机。现在人家常常诟病的80后90后长不大,心理断乳期延迟,以及啃老、自私、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意志力等道德和意志品质问题,其实并不能苛责于80后90后自身,往往是父母的教育偏差导致的。二孩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父母们调整这些偏差和错误的做法,甚至有可能导致全社会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的体系机制及至教育产业发展产生变化。

王立波认为,网络段子是果不是因。大规模的生育潮应该不会出现,这不是因为大家受到了网络段子的影响,而是基于目前人们既有的观念和社会现实。随着我们国家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进程,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是养儿防老,家庭的财富流是向上的,而现在人们基本上都接受了财富流向下,生养孩子更多的是付出,不再期待反哺。这样一来,生不生孩子就不再是必需的了。而在现在这种竞争激烈、生活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不生,这是每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过程,我们现在也走到了这一步。当然,也肯定有很多人会选择生,这项政策大的亮点就在于给了人们选择的权利。

70后为什么躲避二孩话题

“想生老二吗? ”记者在四个以70后为主要成员的微信群里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结果是,只有一个群就此讨论起来,另外三个群除了个别人再次转发了大量调侃的段子外,大部分人保持沉默,或只用寥寥数语表明态度。一边是段子大热,一边是“二孩”的大受益群体70后的沉默与自嘲,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沈阳师范大学人口学教授王立波对这种调侃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她认为,不能把虚拟世界里的娱乐化表达与现实世界里每个人的真实立场画等号。调侃,至少说明大家关注。“全面二孩”既是基于目前我国人口状况的科学分析,也顺应了这些年越来越强烈的民间呼声,有着充分的民意基础,是一项得民心的政策,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孩”的段子流行,至少有两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项政策全民关心,不论是50后、60后、70后,乃至00后,或者是独生子女父母,或者本人是独生子女,都是国家30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所影响的人群,对此都有话要说;第二是因为这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基本上只有70后群体,加上少量的上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大部分网民都是局外人,是围观者,当然就可以带着轻松娱乐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了。

对 70后群体的集体沉默和自嘲,王立波认为,沉默并不表明他们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漠然。这一群体绝大多数都已人到中年,他们的心智往往更加成熟,更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像年轻人那样凡事必须广泛征求别人的意见。同时,生育这件事比起其他的社会问题来说,也更加私人化,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并不适合公开甚至半公开地讨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沈阳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