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关于沈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沈阳日报  2018-02-22 08:17

[摘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7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沈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加快推动转型创新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三次产业比重为4.6:38.6:56.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6.2亿元,增长5.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59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1元,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3.12%。

总体看,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态势,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政策红利加快释放,生产和需求持续回暖,转型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新动能正在集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转型升级成效显现。我市成为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结束了连续32个月负增长,预计增长2.8%。

工业结构和质量进一步优化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8.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5%,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2.1%、5.8%和10.4%。先行指标稳中有升,工业用电量164.5亿千瓦时,增长2.6%,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货运总量2.3亿吨,增长3.7%,连续21个月保持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1个月运行在荣枯线以上。

传统产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实施了149个智能升级、170个工业技改、21个工业节能项目,主要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产值2093.5亿元,增长5.6%;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901.5亿元,增长3.8%;电力装备制造业产值292.8亿元,增长11.9%;农产品深加工制造业产值565.1亿元,增长7%;现代建筑产品制造业产值181.3亿元,下降1.6%,但降幅比上年收窄63.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5%,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机器人产业产值90亿元,增长28.6%;航空产业产值350亿元,增长12.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1200亿元,增长8.2%;生物制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产值72亿元,增长11.6%。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1123工程”全面实施,投入科技创新专项资金3.7亿元,带动社会投资79.6亿元,支持100项重大科技研发和100项成果转化项目建设,490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加快培育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2家,累计达到847家。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重要创新平台获批并加快建设。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7家,省级以上研究平台累计达到872家。沈阳科技条件平台投入使用,东北科技大市场投入运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6.4%。军民融合深入推进,沈阳军民融合中心、中国军民融合门户网投入运行。成立了沈阳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17家。601所电磁兼容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对外开放。新松公司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竣工投产。民参军企业突破100家。

服务业平稳发展,消费需求总体稳定。出台了《沈阳市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335亿元,增长4%。

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业保持稳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161亿元,增长2.8%。新增分行分公司以上金融机构8家,累计达到159家,辽宁振兴银行正式开业。1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84家企业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现代物流业较快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3%,快递业务量增长31.5%。沈阳铁路综合货场、深国际沈阳现代综合物流园投入运营。电子商务业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交易额790亿元,增长10%。引进了小笨鸟、聚贸等一批跨境电商平台。旅游会展业保持增长,旅游总收入660亿元,增长13.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34万人次,增长13%。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七星海世界、森林动物园熊猫馆正式营业。举办各类会展活动405项,增长10.1%;展览面积410.3万平方米,增长12.6%;会展交易额2750亿元,增长10%。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房合同备案面积1940.6万平方米,增长7.4%;备案金额1501.5亿元,增长19.1%;备案均价7737元,增长10.9%。外地人购房占全市商品住房的51.4%,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限额以上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196.6亿元,增长37.4%。计算机、化妆品、家具、石油制品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6%、30%、28.4%和22.3%,日用品、音像制品分别下降44.1%和62.1%。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预计产业增加值完成268.2亿元,增长3.6%。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量76.8亿斤。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4.3%、5.1%、1.6%和3.9%。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8.3万亩,高出省下达任务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9.3万亩,比上年增加8.5万亩。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序开展,永乐葡萄、永乐蔬菜、公主屯鸡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国家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到814个。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市级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园25个、都市休闲农业项目6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26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县域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辽中中科石油产品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运营,法库泰克南P2006T通用飞机实现量产,新民福来豆制品加工、康平恒生食用菌等项目竣工。法库县成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十间房镇被评为特色小镇。康平县成为国家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摘帽。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税质量进一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6.2亿元,增长5.7%,其中,税收收入536.7亿元,增长4.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1.8%。主体税种完成税收380.5亿元,增长4.4%,占税收收入的70.9%,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占税收收入的42%和17.1%。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税收分别占税收收入的29.9%、25.5%、11.5%和11.8%。非税收入119.5亿元,增长9.3%。

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通过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供给结构调整。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9大工程包、631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280亿元。明日宇航、华为沈阳云中心、唯品会东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195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华晨宝马新大东工厂、华晨宝马发动机工厂扩建、利源轨道车辆制造、东北世贸广场等90个重大项目竣工。加强项目管理考核,出台了《沈阳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考核若干政策措施》。

通过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公共服务投资较快增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9%、309.7%和32.5%。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扩大,城建项目开复工332项,完成投资301.5亿元,增长9.8%。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统领,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全面展开,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破解。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通过了国家中期评估,完成了11个方面42项改革试验任务。国家授权的27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形成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东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23项可复制推广经验。国家支持创新改革的13项举措在我市加快复制推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方案,“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全部取缔6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处置“僵尸企业”84家。推动企业“走出去”,新增境外投资项目40个,协议投资额3.6亿美元。出台了“13+9”房地产新政,商品住房可售面积917.2万平方米,下降4.2%,去化周期7个月。化解政府性债务261.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8%。出台了振兴实体经济78条政策措施,取消了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2项政府性基金,供水、燃气配套费分别下调12%、32%,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73亿元。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新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补短板取得成效。

国企国资改革全面深化。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推进重点国企改革工作,坚持“一企一策”深化综合改革。机床集团综合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债转股方案获得中国建行总行批准,沈机股份定向增发股票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编制完成北方重工、沈鼓集团、东药集团、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副食集团等6家重点企业综合改革方案,北方重工债转股方案通过交行总行审批,沈鼓集团完成上市平台重组,东药股份定向增发股票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组建了新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副食集团正在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市属国企整体减亏15亿元。“3+1+N”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架构初步形成,盛京金控投资集团、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产业投资发展集团和盛京资产管理公司等4家投资运营公司改组完成。62家国企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对外经贸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867.6亿元,增长15.9%,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3.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亿美元,增长24.1%。沈阳经二连浩特至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开通运行,中欧班列全年发运126列,货物总值5.4亿美元。口岸功能不断完善,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增加到4类。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加快建设,出台了200条政策清单、70项重点发展产业目录和促进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业、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储备项目达到133个。综合保税区新B区启动建设。新注册企业1.4万户,注册资本1377亿元。中德装备园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组建了中德国际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已落地项目171个,总投资630亿元。总规模30亿元的辽宁中德产业投资基金获准设立。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关于沈阳市优化开发区规划完善功能配套的指导意见》,着力完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的运营机制,坚持集群式发展,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对口合作持续深化。全面加强京沈对口合作,积极开展人才、市场、政策、资源、平台等5大方面合作,成功举办了京沈对口合作交流会、北京-沈阳经济区投资洽谈会、沈阳优质农产品北京推介会,京东商城、联东U谷、清华启迪等139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积极落实与厦门合作14项重点事项和25个项目、与江苏省相关城市合作30个重点项目、与深圳合作12个重点项目。与延安市共同确定了《沈阳-延安友好城市合作实施方案》,双方推进重点合作项目40个。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迈出新步伐。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编制了《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召开了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签署了《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共同行动计划》及框架协议。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持续增强。坚持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城市治理成效显现。我市成功蝉联文明城市。

“多规合一”扎实推进。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强化战略引领和规划管控,启动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试点。“一张蓝图”实现规划区全覆盖,共有189个图层上线运行,划定生态控制区2238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区1233平方公里,为合理落实项目空间布局提供了依据。推进“一个平台”建设,“多规合一”综合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并实现市、区两级全面贯通,已有352个项目上线运行,建立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企业投资核准项目审批时限由8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39个。实施了“一张表单”报审模式和“一口受理”服务方式。完善了“一套机制”,起草了《沈阳市多规合一管理条例》,为“多规合一”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一河两岸”公共配套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南北快速干道、云龙湖跨浑河桥、王家湾跨浑河桥建成通车,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投入使用,地铁2号线北延线试运行,地铁4号线、9号线、10号线、东塔跨浑河桥、中央大街跨浑河桥、南运河综合管廊等重点工程按计划实施,东一环快速路、胜利大街快速路、沈辽路高架桥开工建设,改造交通堵点18处,沿浑河新增郎朗钢琴广场、国际马拉松赛道等一批市民休闲设施。

“城市治理提升年”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深入实施“治改提创”等方面25项工作121项具体任务。拆除燃煤锅炉1115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3.14万辆,完成型煤替代6197户,城市建成区12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祝家污泥无害化处置、西部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投入运行,老虎冲、大辛、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老虎冲餐厨垃圾处理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完成12040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05户,供水、燃气、供热管网改造分别完成1048公里、197公里和250.1公里,实施了26项电力工程,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0条,新增更新公交车1000台,“三城联创”工作全面开展,重点商业街区和背街小巷等区域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全市30个垃圾村全部完成整改。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制定了《沈阳市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1590个案件已彻底解决1463件,解决率92%。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6天,比上年增加7天,PM2.5、PM10平均浓度比上年分别下降5.6%和6.4%。全面推行河长制,确定了市县乡三级河长。绿化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完成造林面积16.7万亩。节能减排持续推进,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比2015年累计削减17390吨、683吨、6686吨和7108吨。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沈阳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沈阳市坚持和弘扬“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的实施意见》《沈阳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等17个政策性和制度性文件。我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入选2017年度十大改革案例。

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我市营商环境预计达到世界银行排名前70位经济体水平,比上年提升22位。七大环境建设和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出台了2140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71项营商环境制度举措得到推广,行政效能提升50%以上,营商环境“企业评、群众议”认同度达到82.2%。“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又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218项,累计达到1307项。分两批公布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多跑一次”事项2647项。“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行,整合了26个涉企证照事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登记管理工作启动实施。“多规合一”综合管理、营商环境综合运转、商事主体综合服务、智慧城市管理、生态环保110、公共安全管理等平台投入使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举办了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正和岛全球创新大集、民营企业合作大会等活动。深入实施24条人才新政,扎实开展“三引三回”活动,新引进千人计划人才17人、长江学者12人、海外研发团队18个,累计分别达到58人、42人和318个。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06家。新登记市场主体16.9万户,增长62.4%,其中,企业5.9万户,增长59.6%;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8万户,其中,企业24.1万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设立1亿元小微企业流动性债权基金,应急转贷资金扩大到10亿元。建成8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5个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持续加强,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民生支出714.7亿元,增长2.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3%。

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制定实施了清洁取暖、垃圾分类、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六大民生工程工作方案。新增清洁能源供暖面积240万平方米。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99个。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12个。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院达到63%。我市成为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发布了在沈租赁住房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相关政策。沈阳市食品药品安全监测预警中心试运行。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万人,增长15%,完成年计划的110%,其中,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比重6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12%,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5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4.7万人,增长1.8%。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人均上涨5.8%。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标准连续6年提高,城市、农村居民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4%和17.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异地联网直接结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50元。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30个,新增养老床位4184张。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500个,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成立了沈阳中德学院。总投资90亿元的恒大华谊兄弟艺术中心项目签约落地,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一期投入使用。115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药品按照进价“零差率”销售。沈阳积水潭医院、东北国际医院投入运营。举办了沈阳马拉松赛、首届市民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新登记社会组织375个。

2017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结束了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结束了连续32个月负增长,但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不够牢固。工业生产面临较多困难,服务业总体发展不够充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低于预期。二是结构调整效果不够明显。发展质量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新业态新模式有待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不够活跃,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三是发展动能仍显不足。部分改革试点在先行先试上有待进一步突破,科技创新活力不强,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需增强,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产业园区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新的消费增长点仍需加快培育,政策支持力度还需加大。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快,进出口规模偏小,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四是一些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债务还存在一定风险,企业流动性风险有所显现,部分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养老金支付风险需要有效防范。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推动沈阳转型创新发展的大干实干之年。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意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做好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扬“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精准发力,大干实干,推动沈阳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一展雄风、大展雄风、尽展雄风,打头阵当先锋、当好排头兵。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

三、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全面完成2018年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重大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沈阳转型创新发展。把沈阳摆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来定位,放在辽宁、东北乃至发展的大格局中来思考,把“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贯彻新理念,集聚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一是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沈阳落地生根。落实《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沈阳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举措,加快构建我市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转型创新发展和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二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振兴的重大政策。深化改革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和《东北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中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力做好政策、项目、资金“三争取”工作。

三是全面落实省、市贯彻国家重大政策的重要举措。深入落实全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一带五基地”。贯彻落实《沈阳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沈阳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等17个制度性文件,加快实施《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沈阳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等24个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计划,出台落实扩大投资、消费、出口的三项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等26个重点课题研究,打好沈阳转型创新发展组合拳,切实释放沈阳全面振兴发展新动能。

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强化“项目为王”意识,通过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质量,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推动沈阳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一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围绕12个千亿产业链,全年推进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以上。重点推动农业、制造业、新兴产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60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202亿元。其中,推进华美畜禽、福来食品等24个农业项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沈阳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